2023-04-100次浏览来源:网络
(广州一区取消人才住房政策,“抢人政策”收紧后广深还有多少吸引力?)
华夏时报(记者葛爱峰见习记者王敬深圳报道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吸引招揽优质人才,持续发布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租购房屋、生活等相关补贴,开放落户等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而在今年,深圳、广州却不再像前些年一般在各地“人才战”中积极抛出橄榄枝,相继调整、取消人才住房政策。
8月2日,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取消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新政策自2021年8月2日起执行。
此前,广州市及多个区都曾公布过人才购房政策。黄埔区的人才购房政策始于2019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官网发布《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工作半年以上的各类人才、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或经区认定的人才亲属以及港澳居民和新加坡居民均可购买一套商品房。此后该区住房成交量一度大幅提升。
对此,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黄埔取消人才购房政策很有必要,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黄埔过去一年房价上涨过快,很可能位列全市首位,所以调控必要性最高;二是黄埔一手住宅库存极低,而市场需求极为旺盛,迫切需要压制市场需求以纠正失衡的供求关系;三是黄埔已经是广州较为核心的城区,对人才吸引力本来就很大,完全没有必要执行像郊区一般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购房政策一再收紧
其实,从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人才引进、落户购房政策就一再收紧,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尤其是深圳、广州两地。
2021年4月21日,广州发布限购新政,全面收紧人才购房政策,其中人才购房要求须提供购房之日前12个月在人才认定所在区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缴纳证明,不得补缴。而此前,非广州市户籍只要符合满半年社保的条件就可以购房。
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一手住宅网签成交套,创下2016年以来成交记录新高。
而此次黄埔区人才购房政策取消,或导致黄埔房价大概率稳中有降。邓浩志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由于黄埔区外地客户购房需满足缴纳5年社保的条件,所以其一二手市场外地客户占比将大大减少,成交量肯定会有明显下滑;不过由于黄埔目前库存实在太低,而本地需求也比较旺盛,所以短期内房价跌破限价上限的可能性并不大。
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将优化人才引进入户条件,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同时将在深圳合法稳定居住、就业的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在拟修订户籍迁入政策之后,深圳人才引进政策同样面临着收紧。5月28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公告》指出,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并且,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同时,高层次人才业务(指“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学术研修津贴”等三项业务)停止申报。
作为一线城市中落户最容易的城市,年轻、开放、包容的深圳在过往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质人才,而深圳收紧的落户政策是否意味着那句传遍大街小巷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将成为历史?
邓浩志表示,此次黄埔区人才购房政策的调整,广州其他区域不排除跟进调控升级的可能,但由于广州已经在执行严格的限价政策,预计调控再加码,力度也不至于非常猛烈。
政策收紧后的“人才争夺战”
据悉,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落户深圳,手续、流程相对简单、快捷,并且能一次性拿到一笔数额在-元之间的补贴,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这笔补贴是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引进人才120万人;而深圳2020年常住人口数达到1756万,十年增加了713万,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城市之首。人口数量飞速增长,大量人才涌入深圳,可见政策行之有效。
一方面,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优质人才的流入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为深圳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深圳市的可建设用地只有931平方公里。随着外来人口涌入,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密度过高会导致资源环境承压,城市人口与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人才落户政策的收紧是大环境影响下合理且必然的事。
部分人才引进政策取消的同时,深圳针对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在深得到较好的政策待遇支持,人才条件的门槛提高了。
周鸣(化名)是一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清华深研院)的硕士研究生,此前有意在深落户。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深圳在新阶段开展了新的策略,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对于博士以下的人才将会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另外,周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想要像从前那样留在深圳则需要获得更高的学位,这让我觉得压力更加大了,同时也需要对留深这个想法重新进行考虑。”
《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类似清华深研院这样地处深圳的的国内顶尖高校,其90%的学生基本都不是深圳本地人。而对于大多数有意在深落户的青年人才,补贴是一个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因素,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相较其他城市能够带给他们何种发展机遇与制度软环境。
“泽平宏观”团队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2020年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名第四,排名较前四年下降两位,位列北京、杭州、上海之后。不过近年来,深圳持续保持人才净流入持续上升的趋势,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4%、0.2%、1.3%。据分析,人才流入深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和人才政策有吸引力,而宽松的人才政策的确为深圳带来大量人才。
新时代下,“聚才”能否“用才”“引才”能否“任才”可谓是“人才战”的关键,这不单单侧重城市政策红利,更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配置,在于是否能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居住、子女教育等条件。
相较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不足等等。尤其是教育,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张基宏在公开场合讲话中曾谈到,许多高层次人才选择来深圳工作、定居,自然对子女进行优质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如果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化、选择性教育资源不足,将严重削弱这个城市的吸引力。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政府在推进都市圈的建设中,重在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政府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基础服务均等,特别是推进通过大市场的形成,建立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
未来,将有更多的改革措施,使这场“人才战”的重心放在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上,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和基础服务优化,从而实现人才强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